工人日报:为桥隧“祛湿”

发布时间:2024-04-16 【字体:

邱高军 安慧翔
  4月1日17时,天空中渐渐显露出落日的余晖,三江侗乡,群山掩映。两辆载着15名柳州工务段路桥集中修作业人员及工机具的工务工程“大黄”车缓缓停在焦柳线雷岺一号隧道旁。
  作业负责人高权是一位在铁路桥梁与隧道专业从事养修工作30余年的老工长。在群山环绕的空地上,他对作业队员们最后一次强调今天上线作业后的注意事项;“今天,我们要在焦柳线雷岺一号隧道打出10个泄水孔,有3个必须:第一,水钻操作手必须戴安全帽脱手套作业;第二,水钻必须要打进山体岩层;第三,所有人必须注意人员和作业工具之间的安全距离!”
  随着汛期的到来,柳州工务段精心筹备,积极组织管内各线、桥车间切实开展防洪防汛检修工作,抽调各路桥车间精干力量开展焦柳线防洪防汛集中维修工作,确保桥梁、隧道等铁路重点“咽喉”要道结构与设备稳定,保障汛期行车安全畅通。
  在漆黑的隧道里,柳州路桥维修工区青工梁阐娴熟地抬起水钻底座抵在离地约80厘米的洞壁上,一锤一锤将底座上的膨胀螺丝牢牢地打进钢筋混凝土的衬砌内,工友王林则默契地将水钻钻头卡进底座地导轨上。
  “我觉得打泄水孔作业很像中医里的针灸。”梁阐看着组装好的高压水钻不禁调侃道。“比喻得很形象,我们就是要像中医一样打破洞壁内外压力差,将隧道内的‘湿气’汇聚一点流出来。”在他身后的融安路桥车间主任李扬锋道。
  头戴安全帽的梁阐操作着高压水钻打入隧道钢筋混凝土衬砌后的原始山体,随着钻头与隧道洞壁的高速旋转摩擦,不断有黄白色的泥水从水钻周身的缝隙涌出,汇聚到下方的排水沟。“还要再打深,现在还是黄色的泥水,等渗出的水是黑色就说明打进山体了,那种泄水孔才有用。”师傅高权在他身后指导着,师徒之间的“衣钵传承”在这场路桥集中修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着。
  “雨水一多,山体暗河活动情况难测,我们的工作非常重要,要正确标记出每处直连水脉的穴位。”在距打泄水孔作业现场十余米的隧道深处,柳州路桥车间书记韦明吉正带着工长万豪杰沿着隧道洞身的湿润面探寻山体隐藏的“水脉”,为明后天的泄水孔钻眼提前“定穴”。
  集中修期间,这群为隧道“祛湿”的“中医”将走遍焦柳线上的每一座铁路隧道。
附件:
回到顶部